因為臥式離心機利用固體和液體的密度差來完成固液分離,污泥顆粒的比重越大,越容易分離。一般,城市污水處理廠的一級污泥容易脫水,剩余污泥難以脫水,而混合污泥的脫水功能介于兩者之間。不同污水質量產生的污泥和不同水處理工藝獲得的污泥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它們在污泥脫水中會有不同的表現。
為了提高污泥脫水功能,機械脫水前應均勻加入適量的有機高分子絮凝劑,如聚丙烯酰胺(PAM),以降低污泥的比電阻,使污泥在固相和液相分離后更容易脫水。絮凝劑的品種必須適應污泥特性、設備類型和工作條件。在很多情況下,好的試劑反映在絮凝劑選擇的燒杯試驗中,而不是實際使用中。重要原因是試劑的特性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污泥的特性,但不能全滿足設備的工作條件。
根據實際工作,絮凝劑(污泥脫水劑)的用量達到一定水平后,絮凝劑的用量對離心脫水泥餅的固含量影響不大,但對濾液質量影響較大。因此,在進行污泥脫水時,沒有必要在滿足泥餅度和上清液質量要求的情況下連續添加絮凝劑的量,這也是現場浪費絮凝劑的主要原因。其他,隨著絮凝劑用量的增加,上清液質量更好。但在很多情況下,如果過分追求上清液的質量,多加絮凝劑是一個小損失,僅僅增加幾個百分點的污泥回收率就不值得多消耗絮凝劑。只需將上清液的固含量控制在一定的指標范圍內即可。
一般情況下,對適合設備的污泥濃度有一定的規模要求,污泥濃度過低或過高都會消耗更多的絮凝劑。在設備正常運行的污泥濃度條件下,絮凝劑的用量與待處理污泥的固含量近似成正比。因此,在一定的污泥流量下,絮凝劑的用量應根據污泥濃度進行調整。很多情況下,由于污泥濃度變化,絮凝劑的用量沒有及時調整,現場工作沒有很好的體現,或者增加了藥物消耗。如果加入污泥濃度,不加入絮凝劑用量,會影響處理效果,表現為泥餅化程度降低,上清液變臟;反之,如果污泥濃度降低,絮凝劑用量不減少,則構成絮凝劑的浪費,但處理效果不顯著。
上一條: 帶大家了解臥螺離心機主要部件的設計
下一條: 怎樣正確拆卸臥螺離心機轉鼓的軸承